用移動互聯網思維,變革公司組織方式,創新企業管理模式
用移動協作工具,隨時隨地管理、執行、協作、分享
用隨辦,引領企業全面進入移動工作時代
專訪隨辦創始人于勝泳:做有品位的產品
對于產品新人來說,提升業務能力,可以參考這樣的一套方法:一看,看別人的產品,包括競品,你至少得研究100個App,多看眼界才能打開;二想,看的過程中,要帶著思考,思考別人產品的背后的邏輯、文案、交互,等等;三琢磨,琢磨他們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,有哪些道理和依據,每個產品總有其合理的存在;四預測,預測他們下一步的改版方案,會朝哪個方向走,比較一下他們的最終方案跟自己的有何區別。
隨辦創始人于勝泳
于勝泳,“隨辦”創始人,曾為微軟中國最年輕的部門經理,之后長期擔任微軟中國高級管理人員,領導微軟解決方案部長達十余年,是業界頂級IT咨詢專家。以下為采訪內容。
1.隨辦是一款什么樣的產品,解決用戶哪些痛點?
隨辦,用一句話概括,它是一款企業移動辦公APP。
移動辦公是個非?;馃岬母拍?,也是未來辦公形態的主流趨勢。有統計數據顯示,2015年中國移動辦公人員數量已經達到3.94億,預計到2016年,這一數量將達到4.45億人,到2018年左右將達到6億多,全面超越微信用戶。這一數據意味著,未來企業對物理辦公室的需求將大大減少,他們會基于自身組織的信息化建立起虛擬網絡空間,這些移動的、虛擬的空間將成為企業辦公的最佳選擇。
這有點像美國大片里的特工,他們平時可能會分散在各地,但是一旦任務來了能夠迅速組織起來進入工作的狀態。這可以算是隨辦解決的第一個痛點:省去了員工日常的舟車勞頓,每天必須奔波在家與公司之間,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工作地點,甚至可以服務多家公司。
那么,如何將這些分散的個體協同起來,共力共為呢?隨辦將工作場景虛擬化,把各類管理流程抽象成對軟件的處理,企業的業務方式和管理方式被軟件驅動。這樣軟件就成了員工行為的載體,員工的一舉一動都會通過軟件得以呈現與傳遞。這可以說是隨辦解決的第二個痛點:隨辦提供的不僅僅是一款移動辦公軟件,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款軟件可以解決企業中存在的很多管理難題。
例如,老板不了解一線員工的實際工作狀態,只能靠中層部門經理轉達,員工積極性不高,也不容易發現人才;又如銷售天天在外面跑,老板很難掌握他們真實的動態;再如企業普遍面臨審批難的問題,員工把審批報告交上去了,老板遲遲沒有動靜,只能被動等著,等等?,F在企業都在喊提升執行力、管理扁平化,但是如何實現呢?我想隨辦就提供了這樣的工具與方法。
當然,隨辦解決的具體痛點,遠不止以上兩點。例如,微信上來自生活與工作的各種信息摻雜在一起,用它來交流工作顯然無法提供安全的商務環境;又如,我們在職場習慣用電子郵件交流,但是垃圾郵件滿天飛,各類主題的郵件混雜在一起,很難按照事情梳理清晰。用隨辦,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。
2.現在辦公協作類產品競爭非常激烈,如何看待競品?如何在競品中異軍突起?
確實,現在TO B市場異?;馃幔瑖釹lack的異軍突起,帶動了國內很多追隨者,一些傳統的OA廠商也開始紛紛轉型,進入移動辦公市場。
我想表達的觀點是,這個市場足夠大,而且剛剛火熱起來,大家尚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,市場格局尚未確立,我們都在努力。而且,各類競品在大類上同屬于移動辦公市場,但功能其實是有偏重,有的偏溝通、有的偏協作、有的偏執行,所以各自之間并非同質化,并非完全是你死我活的競爭狀態,而是在各自領域發力,共同將這一市場完善壯大起來。
隨辦,能夠在眾多競品中異軍突起,是因為我們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:內部的執行管理與外部的協作效率。1.內部,解決企業的強需求——執行管理難的問題。企業的需求很多,例如溝通、社交等,但是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弱需求,老板真正關心的是“我派給你的活兒,你干了沒有,干得怎樣了”。當我們的產品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與困難時,企業是歡迎并愿意使用的。2.外部,迎合租賃經濟,滿足上下游協作需求。未來經濟是“租”經濟,企業會將大量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,以實現“瘦身”。為此,企業需要與大量外部供應商溝通協作,傳統的辦公協作軟件解決的只是內部管理的問題,無法顧及到外部合作伙伴,“隨辦”可以解決這一問題。
“隨辦”的產品理念也逐步獲得一些國際知名廠家的認可,“隨辦”曾獲得微軟美國總部頒發的“合作伙伴明星產品獎”,位列IBM全球服務部五大“首先推薦的移動解決方案”,被Apple中國譽為“移動工作方式首選解決方案”。
3.隨辦產品上線之后,用了哪些推廣方式,怎么樣吸引到第一批用戶?
在市場拓展方面,隨辦并沒有采用很多初創公司從中小企業入手的思路,而是直接從大企業起步,目前產品的很多客戶都來自世界 500 強,比如輝瑞制藥、可口可樂等。這與隨辦創業團隊的背景有關,大家都是來自微軟、IBM 這類大公司的企業客戶部門,熟悉行業領先公司的管理和運營方式,在這些企業的高管中擁有一定的口碑。所以,這些大客戶構成了我們的第一批用戶。這些大企業對隨辦進行了全面的測試,驗證和發展了它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可擴展性、系統集成能力。
通過前期積累的這批優質客戶資源,我們已經在許多行業樹立起了標桿,依托這些著名企業的榜樣力量,帶動和影響他們的上下游合作伙伴,同時擴散到更多中小企業。這些中小企業驚喜地發現,隨辦似乎更適合這些原有系統并不完善、甚至沒有系統的企業。
隨辦的推廣主要靠口碑傳播,我們相信隨著局面的打開,越來越多用戶的加入,有價值的產品終究會顯露出它的優勢。目前,“隨辦”今年新增注冊企業1萬多家,用戶10萬以上。
4.基于協同辦公的個性化需求和普遍性需求,隨辦如何吸引用戶長期使用?
目前,隨辦共開發出13大功能模塊,其中7大基礎模塊,免費使用,這些模塊能夠滿足用戶日?;舅?。對于專業性要求高的、突出效率優勢的部分,推出了按月付費的專業版,用戶擁有更大的選擇權。他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,自主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幾項模塊,任意搭配套餐內容,靈活自由。
對于隨辦如何吸引用戶深入使用這一問題,隨辦的功能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,化繁為簡,以不變應萬變。隨辦的很多模塊,基本功能只有三個界面,將其他高級功能潛藏在另外的界面里,使得用戶在使用常用功能時感覺很簡單,不用思考,但隨著用戶使用的深入,會愈發感受到它的強大。
隨辦定位為日常工作的隨身助手,能夠幫用戶解決各種常見的問題和麻煩,所以用戶一旦感受到它的價值,就會對它產生很強的依賴,就像我們會依賴鬧鐘、依賴筆記本一樣,依賴隨辦。例如,我們每個人手上通常有很多工作在并行處理,這些工作通常還需要多人參與才能進行,所以常常很難理清哪項工作進展到哪個地步,停留在哪個人手上,還剩多長時間。隨辦“微任務”模塊,可以輕松理清自己手頭的任務,也可以追蹤、觀察自己派下去的任務,截止時間由系統自動提醒。利用這些功能,我們就可以輕松實現“分身術”和“千里眼”。而且,隨辦在保持管理工具簡潔有效的同時,也追隨現代設計的簡潔、感性原則,力爭打造出一款有溫度、有人情味的貼身工具,不僅作為載體記錄員工的一言一行,更能夠尊重每一位個體的存在,發揮激勵功能,引領企業正能量。
5.剛工作的產品新人有效地提高自我產品能力的方法有哪些?
首先,產品經理需要對用戶的潛在心理進行挖掘,這不是研究競爭對手、研究市場就能學來的。張小龍說,產品經理是站在上帝身邊的人,要了解人性,了解群體心理,因此,對產品新人而言,一些心理知識的學習是必要的,“隨辦”的產品經理就是心理學出身,有心理學的基礎,才可能抓住需求背后本質的心理訴求。
其次,要多溝通,多判斷,敢于取舍。對于一款新的產品,尤其是TO B的產品,當它剛剛上市時,市場對它的期待和定位不是特別明朗,企業內各種角色的用戶會希望增加他們自己職能所需要的特定功能,希望功能多多益善,但在實際使用中,卻可能很少用到。產品經理不可能滿足每位客戶的每項需求,因此他需要有判斷能力,專注核心功能的完善,敢于對其他功能“割肉”。
最后,我們隨辦是TO B的產品,不僅要懂個人的心理,還要懂組織內部的人事關系、職場心理。產品經理應該多傾聽職場“老鳥”的經驗,努力分析這種聲音背后的職場心理訴求,歸納職場潛規則,讓產品能夠準確擊中職場人的心理。
6.在多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縮招的情況下,互聯網新人要如何面對?
因為我們的很多創始人都有長期在大型公司工作的經驗,所以我們知道大公司教會你的往往是特定領域的具體技能,你需要在比較長的時間里面輪換多個崗位,才能獲得比較全面的技能。我們還是建議對初入職場的新人,先到富有朝氣的初創公司,全面了解職場的必備技能,形成對自己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,然后再根據這個相對客觀的判斷,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喜歡并適合的崗位,在這個階段,大公司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不然就會出現想用“一招鮮”去“吃遍天”的妄想。
7.給互聯網產品新人分享一些經驗。
對于產品新人來說,提升業務能力,可以參考這樣的一套方法:一看,看別人的產品,包括競品,你至少得研究100個App,多看眼界才能打開;二想,看的過程中,要帶著思考,思考別人產品的背后的邏輯、文案、交互,等等;三琢磨,琢磨他們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,有哪些道理和依據,每個產品總有其合理的存在;四預測,預測他們下一步的改版方案,會朝哪個方向走,比較一下他們的最終方案跟自己的有何區別。對于每個產品對進行這樣一輪的思考,就相當于你為每個App當了一把產品經理,這樣的模擬演練對個人成長是很快速的。
另外,如果有可能,多找別人聊聊,了解那些你從界面中發現不到的點,這些隱藏的功能設計往往能出其不意。多讀讀優秀產品經理的書,多聽聽他們的演講,有些錯誤如果能夠避免,就不要等自己嘗試了才學到教訓。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,包括著裝穿衣、生活方式、行為舉止,等等,品位這東西是潛移默化的,一個有品位的人,做出來的產品也LOW不到哪兒去。